北京的暴雨,淹沒了后廠村一帶,在此處上班的人只能蹚水過路,每逢暴雨路上都是積水,城市的排水系統就像隱身了一樣。“平時積水主要在西二旗地鐵附近,因為在橋下,地勢低,每遭大雨就積水。”一位地鐵附近小賣部的阿姨對表示。因為暴雨襲擊,積水圍城,很多人對海綿城市的建設持懷疑態度。


海綿城市計劃啟動
2017年底,北京市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意見,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按照計劃2018年底才能將具體的政策制定,因此在北京,很多海綿城市項目僅僅在規劃當中。
現在城市出現大面積的積水主要靠排水集團的搶險小組來完成,7月16日,累計抽升雨水8.99萬立方米。想要看到海綿城市的效果,北京預計要2020年部分試點工程全部結束,城市建成區20%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。


海綿城市建設的難點
作為首都的北京,國內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,高度密集的高樓大廈,鋼筋混凝土覆蓋了城市的每個角落,綠地面積少,城市具備蓄水功能的面積少。想要建設海綿城市,主要依賴的還是透水道路和雨水花園,都要對現在的硬質化結構進行改善,讓城市道路會呼吸,實現“快速排水”和“末端收集”。
北京是一個高度發達、建筑密集的現代化大都市,“積重難返”,想要在北京做出快速的改變幾乎不可能。兼顧相關設計、構建透水道路系統、增加城市綠化的建設面積是實現海綿城市的基礎。

